4Gg46gWKjL3 zy.huanqiu.comarticle生态甘泉润香茗/emqo70k28/emqordg88初春时节,豫鄂交界处、桐柏山腹地的南阳市桐柏县,漫山遍野的茶树正在孕育萌芽,再有一个月,桐柏明前茶叶就将陆续进入采摘时节。 好山好水出好茶。桐柏地处千里淮河的源头、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兼有暖温带、亚热带气候特征,茶叶、林果等优势资源深藏其中,全县森林覆盖率51.7%,发展茶产业条件得天独厚。 近年来,桐柏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构建生态保护建设治理新格局、推进淮源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展循环低碳经济等举措,先后获得了“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在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桐柏县围绕创建“全国知名茶乡”的发展定位,积极推进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统筹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桐柏山区种茶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区之一。该县还是中国茶叶、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国优质茶叶传统产区。2016年,桐柏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全面推进“中原茶乡”建设目标,使全县茶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在长期种茶、制茶、饮茶、售茶中,桐柏人民与茶结下了密不可分的情结,积淀了深厚的茶文化。采茶唱茶歌,品茶谈茶艺,形式多样、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让桐柏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如今,在桐柏山区,茶,早已成为一种大众文化,成为桐柏一张耀眼的绿色名片。茶文化日益与桐柏盘古文化、淮河源文化、红色文化等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近年来,桐柏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英雄桐柏山、生态淮源茶”为主题,每年至少举办6个茶事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桐柏茶文化的内涵,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桐柏县引进湖南茶祖印象集团公司,在桐柏县城近郊投资21亿元,打造集“茶、文、旅、研”于一体的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示范园。 “种茶效益好,每亩茶叶的净利润在5000元左右,我们村里的群众都愿意种茶,如今全村茶叶种植面积11000余亩,人均5亩茶园,村里2000多名群众从茶产业中受益。”桐柏县吴城镇王湾村党支部书记郭进军说。 王湾村是桐柏县优质茶叶种植区,当地群众有种茶的传统。近年来,王湾村采取“党建+企业+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发展茶产业,并推动成立茗源茶叶专业合作社。随着茶产业渐成规模,王湾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茶叶专业村。 如今,桐柏县类似王湾村这样的茶叶专业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县茶园总面积已发展到16.3万亩,开采面积11.6万亩,茶叶年产量4000余吨,综合产值超20亿元,50000余人从事茶产业,茶叶销售门店近300家。 围绕茶产业发展,桐柏县持续出台一系列刺激茶叶生产的优惠政策;生产及品饮有机茶、生态低碳茶成为一种新时尚;互帮互助的农民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遍地开花;茶产业“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利益共同体更加牢固。 在产业发展中,桐柏茶叶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从绿茶品牌“桐柏玉叶”一枝独秀,到“桐柏红”“桐柏茯砖茶”“桐柏南山冬片茶”,以及“桐柏毛尖”“桐柏白茶”等,不同茶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推动春夏秋冬茶叶资源“吃干榨净”,给革命老区桐柏县的茶农带来了“致富春风”,为桐柏茶产业的发展装上了“新引擎”。 在脱贫攻坚中,茶树良种繁育场积极购进良种,与农户签订利益联结协议,带动各乡镇发展良种茶园。在购置高新设备,为茶农提供加工、保鲜、销售系列化服务的同时,他们还主动帮助茶农联系选购加工机械。此外,还与各类茶叶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签订协议,为其提供种苗调运、生产指导、加工销售等服务,带动茶农发展茶园26000多亩。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们将围绕‘全国知名茶乡’等建设目标,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力,持续增加茶农收入,谱写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桐柏县委书记党建凯说。(杜福建、李彦) 170849590381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程璐环球网1708495903811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afbd480af9389cb4a71b8903ef26030du5.jpg{"email":"chenglu@huanqiu.com","name":"程璐"}
初春时节,豫鄂交界处、桐柏山腹地的南阳市桐柏县,漫山遍野的茶树正在孕育萌芽,再有一个月,桐柏明前茶叶就将陆续进入采摘时节。 好山好水出好茶。桐柏地处千里淮河的源头、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兼有暖温带、亚热带气候特征,茶叶、林果等优势资源深藏其中,全县森林覆盖率51.7%,发展茶产业条件得天独厚。 近年来,桐柏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构建生态保护建设治理新格局、推进淮源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展循环低碳经济等举措,先后获得了“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在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桐柏县围绕创建“全国知名茶乡”的发展定位,积极推进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统筹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桐柏山区种茶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区之一。该县还是中国茶叶、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国优质茶叶传统产区。2016年,桐柏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全面推进“中原茶乡”建设目标,使全县茶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在长期种茶、制茶、饮茶、售茶中,桐柏人民与茶结下了密不可分的情结,积淀了深厚的茶文化。采茶唱茶歌,品茶谈茶艺,形式多样、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让桐柏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如今,在桐柏山区,茶,早已成为一种大众文化,成为桐柏一张耀眼的绿色名片。茶文化日益与桐柏盘古文化、淮河源文化、红色文化等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近年来,桐柏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英雄桐柏山、生态淮源茶”为主题,每年至少举办6个茶事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桐柏茶文化的内涵,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桐柏县引进湖南茶祖印象集团公司,在桐柏县城近郊投资21亿元,打造集“茶、文、旅、研”于一体的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示范园。 “种茶效益好,每亩茶叶的净利润在5000元左右,我们村里的群众都愿意种茶,如今全村茶叶种植面积11000余亩,人均5亩茶园,村里2000多名群众从茶产业中受益。”桐柏县吴城镇王湾村党支部书记郭进军说。 王湾村是桐柏县优质茶叶种植区,当地群众有种茶的传统。近年来,王湾村采取“党建+企业+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发展茶产业,并推动成立茗源茶叶专业合作社。随着茶产业渐成规模,王湾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茶叶专业村。 如今,桐柏县类似王湾村这样的茶叶专业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县茶园总面积已发展到16.3万亩,开采面积11.6万亩,茶叶年产量4000余吨,综合产值超20亿元,50000余人从事茶产业,茶叶销售门店近300家。 围绕茶产业发展,桐柏县持续出台一系列刺激茶叶生产的优惠政策;生产及品饮有机茶、生态低碳茶成为一种新时尚;互帮互助的农民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遍地开花;茶产业“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利益共同体更加牢固。 在产业发展中,桐柏茶叶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从绿茶品牌“桐柏玉叶”一枝独秀,到“桐柏红”“桐柏茯砖茶”“桐柏南山冬片茶”,以及“桐柏毛尖”“桐柏白茶”等,不同茶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推动春夏秋冬茶叶资源“吃干榨净”,给革命老区桐柏县的茶农带来了“致富春风”,为桐柏茶产业的发展装上了“新引擎”。 在脱贫攻坚中,茶树良种繁育场积极购进良种,与农户签订利益联结协议,带动各乡镇发展良种茶园。在购置高新设备,为茶农提供加工、保鲜、销售系列化服务的同时,他们还主动帮助茶农联系选购加工机械。此外,还与各类茶叶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签订协议,为其提供种苗调运、生产指导、加工销售等服务,带动茶农发展茶园26000多亩。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们将围绕‘全国知名茶乡’等建设目标,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力,持续增加茶农收入,谱写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桐柏县委书记党建凯说。(杜福建、李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