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UlibNnnIO zy.huanqiu.comarticle高校来的第一书记: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emqo70k28/emqokrnr62020年3月,熊卫杰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的岗位上被选派到河南省滑县万古镇穆营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近三年,他始终怀揣着“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为乡村振兴服务”的信念。在持续巩固拓展好穆营村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认真落实美丽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扎根基层、真抓实干,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第一书记的责任和担当。重视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强村富民产业兴,乡村兴。只有做大做强做优乡村产业,才能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熊卫杰积极引进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青年返乡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带动、种养殖技术培训、小额金融贷款、消费帮扶、限量兜底帮扶,带领村“两委”和致富能手外出参观学习,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引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致富。目前,穆营村已建蔬菜大棚540亩,种植经济作物220余亩,肉鸡年出栏100多万只。此外,位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园内占地70余亩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定点帮扶穆营村农业产业示范园”已经启动运营,开启全面战略合作,助力穆营村农产品销售。为打通产品畅销渠道,熊卫杰利用自身优势,整合资源,积极帮助当地企业、合作社联系河南省学校食堂联采服务平台、扶贫“832”平台、省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成果展销中心、农业银行扶贫商城、高校消费帮扶平台、农购网等平台销售农副产品和扶贫产品。并通过直播带货等多种渠道推广销售,累计销售产业产品1000多万元。熊卫杰驻村近三年,累计为穆营村招商引资1000多万元。目前,投资360万元的穆营村小学、投资120万元的党群服务中心和投资50万元的标准化卫生室,总投资123.15万元的高压电网“手牵手”改造工程,已分别建成投入使用为产业振兴提供了坚强保障。打造美丽乡村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日子越过越红火,乡亲们自然对村子的人居环境有了新的期待,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的支持下,熊卫杰积极作为,建言献策,帮助穆营村制定发展规划,引领全员参与“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他先后组织开展了“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月”和村庄清洁行动,并协调资金20万元,通过积极探索“云科技+专人托管+胡同长”长效保持机制、加大环卫设施投入、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制定建立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机制、实施村“两委”干部包责任区制度和开展“美丽庭院”“美丽庭院标兵”创建评选活动等办法,多措并举,集中攻坚了一批农村环境卫生中的老大难问题。此外,熊卫杰还帮助穆营村争取到“背街小巷”路面硬化政府奖补资金24.58万元,动员群众自筹资金23万余元,对全村未硬化胡同进行了全覆盖硬化。2021年1月,穆营村被河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河南省卫生村”,一举摘掉了以往“脏乱差”的帽子。营造文明乡风 深化精神文明建设驻村以来,熊卫杰关心关爱困难群众、五保户、农村“三留守”等弱势群体,经常组织开展走访慰问贫困户送温暖活动,提升困难群体的存在感和获得感。定期开展“孝善敬老饺子宴、美丽庭院评选、‘两好两孝’评选”等活动,在国家扶贫日暨“重阳节”之际,组织贫困户和70岁以上老人共度重阳佳节,营造敬老爱老的文明乡风。依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结合学校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穆营村成立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农村教育基地”“青年志愿服务基地”“学习实践教学基地”和“乡村振兴专家工作室”,协调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金融学院、体育学院等社会实践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丰富乡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带来了新思想、新知识、新气象。脚上有泥,心中有情。三年来,他常常泡在村里,也早已习惯了“5+2”“白+黑”的工作节奏。“作为一名‘70后’,奋斗在新时代,既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的幸福感,又有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迈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熊卫杰说。(朱小红、李明德、刘海岗)166858986978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郭若渔环球网1668589869786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2bfc04fb98855a64f5c5a0ed748ff4f5u1.png{"email":"guoruoyu@huanqiu.com","name":"郭若渔"}
2020年3月,熊卫杰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的岗位上被选派到河南省滑县万古镇穆营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近三年,他始终怀揣着“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为乡村振兴服务”的信念。在持续巩固拓展好穆营村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认真落实美丽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扎根基层、真抓实干,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第一书记的责任和担当。重视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强村富民产业兴,乡村兴。只有做大做强做优乡村产业,才能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熊卫杰积极引进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青年返乡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带动、种养殖技术培训、小额金融贷款、消费帮扶、限量兜底帮扶,带领村“两委”和致富能手外出参观学习,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引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致富。目前,穆营村已建蔬菜大棚540亩,种植经济作物220余亩,肉鸡年出栏100多万只。此外,位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园内占地70余亩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定点帮扶穆营村农业产业示范园”已经启动运营,开启全面战略合作,助力穆营村农产品销售。为打通产品畅销渠道,熊卫杰利用自身优势,整合资源,积极帮助当地企业、合作社联系河南省学校食堂联采服务平台、扶贫“832”平台、省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成果展销中心、农业银行扶贫商城、高校消费帮扶平台、农购网等平台销售农副产品和扶贫产品。并通过直播带货等多种渠道推广销售,累计销售产业产品1000多万元。熊卫杰驻村近三年,累计为穆营村招商引资1000多万元。目前,投资360万元的穆营村小学、投资120万元的党群服务中心和投资50万元的标准化卫生室,总投资123.15万元的高压电网“手牵手”改造工程,已分别建成投入使用为产业振兴提供了坚强保障。打造美丽乡村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日子越过越红火,乡亲们自然对村子的人居环境有了新的期待,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的支持下,熊卫杰积极作为,建言献策,帮助穆营村制定发展规划,引领全员参与“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他先后组织开展了“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月”和村庄清洁行动,并协调资金20万元,通过积极探索“云科技+专人托管+胡同长”长效保持机制、加大环卫设施投入、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制定建立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机制、实施村“两委”干部包责任区制度和开展“美丽庭院”“美丽庭院标兵”创建评选活动等办法,多措并举,集中攻坚了一批农村环境卫生中的老大难问题。此外,熊卫杰还帮助穆营村争取到“背街小巷”路面硬化政府奖补资金24.58万元,动员群众自筹资金23万余元,对全村未硬化胡同进行了全覆盖硬化。2021年1月,穆营村被河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河南省卫生村”,一举摘掉了以往“脏乱差”的帽子。营造文明乡风 深化精神文明建设驻村以来,熊卫杰关心关爱困难群众、五保户、农村“三留守”等弱势群体,经常组织开展走访慰问贫困户送温暖活动,提升困难群体的存在感和获得感。定期开展“孝善敬老饺子宴、美丽庭院评选、‘两好两孝’评选”等活动,在国家扶贫日暨“重阳节”之际,组织贫困户和70岁以上老人共度重阳佳节,营造敬老爱老的文明乡风。依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结合学校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穆营村成立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农村教育基地”“青年志愿服务基地”“学习实践教学基地”和“乡村振兴专家工作室”,协调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金融学院、体育学院等社会实践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丰富乡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带来了新思想、新知识、新气象。脚上有泥,心中有情。三年来,他常常泡在村里,也早已习惯了“5+2”“白+黑”的工作节奏。“作为一名‘70后’,奋斗在新时代,既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的幸福感,又有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迈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熊卫杰说。(朱小红、李明德、刘海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