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l5YisdkER作者:杨帆zy.huanqiu.comarticle“华潮”涌新春 解码郑州虎年春晚/emqo70k28/emqokrnr6“2022郑州春晚”播出前后,主推原创的“华潮”概念备受关注,用“中国传统色”为主视觉标签渲染创演,发散性展现“华彩、华服、华乐、华舞、华食”等丰富的“华潮”元素,用现代化、科技感、年轻化的方式和话题,引领了中原文化“再出圈”。“今年我们想用‘华潮’概念,展现一个根植于‘天地之中’的华夏美学,用作为文化象征的春晚,将郑州乃至文化河南的‘美’传递给全国观众”。“2022郑州春晚”总导演王欣如是阐述。“年味”里找到“文化共鸣”大河滔滔春水生。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郑州积淀了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素有“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美誉。目前,郑州市拥有各类文物古迹近万处。其中,印证东亚现代人起源问题的老奶奶庙遗址,显示我国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特征的新密李家沟遗址等,都在华夏文明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特别是2021年5月7日,郑州巩义“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考古发现再次“惊艳”世界: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被誉为“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认为,郑州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充分印证了郑州地区在华夏文明起源中的核心地位及在黄河文化主干文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如何让“华潮”概念更好的表达郑州区域的中原文化历史?如何让一场晚会更好展现一个根植于“天地之中”的华夏美学?对此,王欣介绍:“我们将节目设计4类:传承传统文化类、弘扬黄河文化类、弘扬城市精神类、儿童类节目。分别讲述了中原饮食文化、历史文化等深厚的地域性文化积淀,同时还大量融入了近30年来的城市记忆,当下的都市面貌和春节习俗,让观众在感受到年味的同时,寻找到强烈的共鸣感。”“年夜饭”上庚续传承“2022郑州春晚”节目里,最受关注的是演绎千年中原饮食文化的《宴饮图》。在录制阶段,媒体剧透后便在互联网上引发关注热议。播出前后有千余万网友“围观”,“看饿了”。画面上,古乐悠扬,舞者翩翩,宾朋跽坐于席上,观看百戏,宴饮乐融,同时,画面动态展现出古老的烹饪手法和烹饪器具,完美呈现出千年前人们的佳节宴饮文化。据了解,《宴饮图》是主创团队根据郑州新密出土的东汉时期古墓打虎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宴饮百戏图》创作。他们还与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合作,原创制作一首关于中原美食文化的宴饮古曲作为背景音乐,用盛大的古乐团演奏作为背景氛围,渲染和演绎出《宴饮百戏图》中古味十足的宴饮盛景。“我们不是简单的模仿复制《宴饮百戏图》,而是以这个图为历史背景,把其中的宴饮美食作为主打元素推给观众,用‘年夜饭’的方式,通过历史和现代对比,让人们感受到年夜饭的传承意味,感受到中原文化的悠久绵长”。对此,王欣说。“汉画像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宴饮是汉代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百戏则是乐舞表演的艺术记录”。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教授分析指出,郑州新密打虎亭汉墓中的大型壁画《宴饮百戏图》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大型人物壁画,画卷长达7米的,人物众多,造型准确、色彩丰富、构图严谨,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汪振军教授表示,在虎年到来之际,郑州春晚深入挖掘郑州独特的文化资源,将《宴饮百戏图》搬上舞台,成功再现了历经千年传承的宏伟画卷,有力地烘托出欢乐祥和的艺术气氛,展示中华文化的礼乐文明。“这是郑州文化表达的新突破。”在汪振军教授看来,“2022年郑州春晚”与大众需求相结合,与节日文化相结合,与民俗文化相结合,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历史文化变成人们喜闻乐见的现代文化,将静态的艺术作品变成动态的舞蹈作品,将丰富的文化资源变成人们喜爱的文化产品,既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也体现了对历史的活化与创造。在历史文化中“蝶变”除《宴饮图》外,“2022郑州春晚”开篇《新年有礼》节目以“华潮”文化概念结合AR空间光影视觉效果,实现了沿黄九省(区)城市(西宁、成都、兰州、银川、呼和浩特、西安、太原、郑州、济南)9地代表性地标建筑同时点亮共庆新年,节目用光影特效配合AR技术,打造了龙腾万里、虎虎生威、大河滔滔等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弘扬黄河文化,展现沿黄九省(区)欢乐喜庆的春节氛围。此外,晚会节目《天空之城》用郑州巩义的双槐树北斗九星天文遗迹、登封观星台等文化遗产,通过传统杂技致敬中国航天英雄;舞蹈《天鹅》展现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歌曲《光阴的故事》展现了从50年代到现在,郑州城市建设的发展变化;小品《大城小爱》展现了郑州人民积极、向上、博爱的精神风貌;舞蹈《年货大冒险》用儿童视角和微视角展示了河南粮食大省形象。“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春晚,作为一道除夕大餐,什么样的口味才能尽可能满足大众的喜爱和期待?郑州电视台春晚能清醒的回归春节、春晚之于人们这个节日应有的本意和初衷,是一件特别难能可贵的思考和努力。”中国区域形象研究学者、大河智库首席研究员周中华如是说。周中华表示,今天的中国一直处在传统中国的延长线上,如何用今天的视角重回传统的中国,如何面对当下的问题回溯历史的源流?从而唤起大众对文化、文明的兴趣和思考,引领大众重新认识我们的文化。他认为,郑州春晚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出发,通过一段历史文化、一个个光阴的故事,串起了一个文明古都的过去和现在。在带给人们更多欢乐的同时,也悄悄把自己对于文化的思考完美地融入到节目之中。进而实现了从内容“出圈”到思想出彩的华丽蝶变。(魏甫)1644469046459责编:李晓丹光明网1644469046459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22b91ec94316712ce90852953036a721.jpg{"email":"lixiaodan@huanqiu.com","name":"李晓丹"}
“2022郑州春晚”播出前后,主推原创的“华潮”概念备受关注,用“中国传统色”为主视觉标签渲染创演,发散性展现“华彩、华服、华乐、华舞、华食”等丰富的“华潮”元素,用现代化、科技感、年轻化的方式和话题,引领了中原文化“再出圈”。“今年我们想用‘华潮’概念,展现一个根植于‘天地之中’的华夏美学,用作为文化象征的春晚,将郑州乃至文化河南的‘美’传递给全国观众”。“2022郑州春晚”总导演王欣如是阐述。“年味”里找到“文化共鸣”大河滔滔春水生。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郑州积淀了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素有“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美誉。目前,郑州市拥有各类文物古迹近万处。其中,印证东亚现代人起源问题的老奶奶庙遗址,显示我国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特征的新密李家沟遗址等,都在华夏文明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特别是2021年5月7日,郑州巩义“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考古发现再次“惊艳”世界: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被誉为“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认为,郑州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充分印证了郑州地区在华夏文明起源中的核心地位及在黄河文化主干文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如何让“华潮”概念更好的表达郑州区域的中原文化历史?如何让一场晚会更好展现一个根植于“天地之中”的华夏美学?对此,王欣介绍:“我们将节目设计4类:传承传统文化类、弘扬黄河文化类、弘扬城市精神类、儿童类节目。分别讲述了中原饮食文化、历史文化等深厚的地域性文化积淀,同时还大量融入了近30年来的城市记忆,当下的都市面貌和春节习俗,让观众在感受到年味的同时,寻找到强烈的共鸣感。”“年夜饭”上庚续传承“2022郑州春晚”节目里,最受关注的是演绎千年中原饮食文化的《宴饮图》。在录制阶段,媒体剧透后便在互联网上引发关注热议。播出前后有千余万网友“围观”,“看饿了”。画面上,古乐悠扬,舞者翩翩,宾朋跽坐于席上,观看百戏,宴饮乐融,同时,画面动态展现出古老的烹饪手法和烹饪器具,完美呈现出千年前人们的佳节宴饮文化。据了解,《宴饮图》是主创团队根据郑州新密出土的东汉时期古墓打虎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宴饮百戏图》创作。他们还与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合作,原创制作一首关于中原美食文化的宴饮古曲作为背景音乐,用盛大的古乐团演奏作为背景氛围,渲染和演绎出《宴饮百戏图》中古味十足的宴饮盛景。“我们不是简单的模仿复制《宴饮百戏图》,而是以这个图为历史背景,把其中的宴饮美食作为主打元素推给观众,用‘年夜饭’的方式,通过历史和现代对比,让人们感受到年夜饭的传承意味,感受到中原文化的悠久绵长”。对此,王欣说。“汉画像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宴饮是汉代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百戏则是乐舞表演的艺术记录”。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教授分析指出,郑州新密打虎亭汉墓中的大型壁画《宴饮百戏图》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大型人物壁画,画卷长达7米的,人物众多,造型准确、色彩丰富、构图严谨,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汪振军教授表示,在虎年到来之际,郑州春晚深入挖掘郑州独特的文化资源,将《宴饮百戏图》搬上舞台,成功再现了历经千年传承的宏伟画卷,有力地烘托出欢乐祥和的艺术气氛,展示中华文化的礼乐文明。“这是郑州文化表达的新突破。”在汪振军教授看来,“2022年郑州春晚”与大众需求相结合,与节日文化相结合,与民俗文化相结合,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历史文化变成人们喜闻乐见的现代文化,将静态的艺术作品变成动态的舞蹈作品,将丰富的文化资源变成人们喜爱的文化产品,既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也体现了对历史的活化与创造。在历史文化中“蝶变”除《宴饮图》外,“2022郑州春晚”开篇《新年有礼》节目以“华潮”文化概念结合AR空间光影视觉效果,实现了沿黄九省(区)城市(西宁、成都、兰州、银川、呼和浩特、西安、太原、郑州、济南)9地代表性地标建筑同时点亮共庆新年,节目用光影特效配合AR技术,打造了龙腾万里、虎虎生威、大河滔滔等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弘扬黄河文化,展现沿黄九省(区)欢乐喜庆的春节氛围。此外,晚会节目《天空之城》用郑州巩义的双槐树北斗九星天文遗迹、登封观星台等文化遗产,通过传统杂技致敬中国航天英雄;舞蹈《天鹅》展现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歌曲《光阴的故事》展现了从50年代到现在,郑州城市建设的发展变化;小品《大城小爱》展现了郑州人民积极、向上、博爱的精神风貌;舞蹈《年货大冒险》用儿童视角和微视角展示了河南粮食大省形象。“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春晚,作为一道除夕大餐,什么样的口味才能尽可能满足大众的喜爱和期待?郑州电视台春晚能清醒的回归春节、春晚之于人们这个节日应有的本意和初衷,是一件特别难能可贵的思考和努力。”中国区域形象研究学者、大河智库首席研究员周中华如是说。周中华表示,今天的中国一直处在传统中国的延长线上,如何用今天的视角重回传统的中国,如何面对当下的问题回溯历史的源流?从而唤起大众对文化、文明的兴趣和思考,引领大众重新认识我们的文化。他认为,郑州春晚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出发,通过一段历史文化、一个个光阴的故事,串起了一个文明古都的过去和现在。在带给人们更多欢乐的同时,也悄悄把自己对于文化的思考完美地融入到节目之中。进而实现了从内容“出圈”到思想出彩的华丽蝶变。(魏甫)